实验室简介

研究领域
当前位置: 首页>>实验室简介>>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

    江南大学益生菌理论与技术实验室着眼于益生菌理论与技术领域的七大研究方向,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益生菌菌种资源发掘和整理。从传统发酵食品、健康婴儿及长寿老人肠道中分离、筛选并建立了乳酸菌资源库,目前已拥有菌株3200余株,促进了我国乃至国际乳酸菌菌种资源的交流和共享。

    2)益生菌高效筛选模型建立及功能性评价。通过建立体外和体内筛选模型,筛选得到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优良益生菌32株,其中“具有排镉功能的植物乳杆菌”2016年中国专利金奖

    3)优良菌株的生理解析和安全性评价。分析菌种功能基因、生长特性、菌种适配性能及遗传稳定性,对10多株益生菌进行了安全性和生产性能评价。其中两歧双歧杆菌F-35为上世纪80年代从新生婴儿肠道分离筛选得到,为我国最早有科技文献报道的双歧杆菌

    4)优良菌株的遗传背景分析和组学研究。完成了15株优良益生乳酸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分析,发布在NCBI基因组数据库中。

    通过蛋白组、转录组、代谢组学解析功能菌株遗传及生理特性,从基因层面及分子水平调控菌株代谢途径。

    5)益生菌与环境因子的互作机制解析。解析益生菌生物加工过程中,8种环境胁迫与细胞应答的机制研究。通过开发益生菌高密度发酵、冻干保护、微胶囊包埋等技术,使益生菌在高渗、低温、高酸等环境下的存活率达到90%以上,节约成本50%以上。

    6)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针对菌种、发酵剂和发酵食品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展研究,与企业合作,开发了驼乳酸奶、牦牛乳酸奶等特色产品、“乐此”益生菌巧克力(国内首款益生菌巧克力产品)、“七双歧”混合菌粉微生态制剂等系列产品。

    7)益生菌与肠道微生物互作机制分析。研究中国不同民族、膳食结构人群的肠道菌群特征及与宿主健康间的关系,开发基于肠道菌群调控的益生菌膳食干预策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ISME Journal等微生物生态学期刊